文物鉴定不能仅凭感觉 鉴定方法应与时俱进 - 新闻 - 当代书画名家网_国画家_油画家_书法家_艺术家
您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详细内容

文物鉴定不能仅凭感觉 鉴定方法应与时俱进

时间:2010-1-23  频道:新闻  关键词:文物鉴定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虽然现有的科技鉴定方法在理论上已经很成熟,但对于实际应用而言,还远远不够完善。科技鉴定不是万能的。比如热释光测年技术所检测的热释光量,可以通过人工辐照而改变。王昌燧说,曾经有一件唐三彩赝品的热释光测年数据为距今2000多年,可是唐朝距今仅仅1000多年。这充分说明仿制者已经用人工辐照来改变热释光量,只不过经验不足,未能控制好辐照剂量,照过了头。再如,通过XRF等元素分析手段表明,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各类陶瓷器都有其固有的原料配方,但是仿制者可以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烧制出符合真品配方的器物。


 

  王昌燧认为,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即器物的外观形貌、主元素组成及硅酸盐材料的年代都有可能通过人工方法做到与真器一致。但是,好在真器的微量元素特征不易掌握、很难人为操控,有望成为文物科技鉴定的利器。“而且,造假者如果想要仿制真品中各种微量元素的比例,成本会很高,经济上的可行性很小。”他指出,微量元素分析技术在文物科技鉴定中发展潜力极大,值得深入研究。


 

  目前,在文物科技研究中应用较多且比较成熟的微量元素研究方法有很多,不过这些方法大都是有损分析。他指出,若能建成大样品室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其优势将十分明显,“该方法可以对文物进行高精度的无损分析,而且技术上也完全可行。”


 

  科技鉴定急需支持


 

  文物科技鉴定急需政府的大力支持。王昌燧认为,这不仅仅意味着经费投入,最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文物样本来建立庞大的数据库,便于科学家建立参照系。孔祥星也同意这一观点,他提出数据库里还应该包括大量仿品的数据以供对照。


 

  为了说明数据库的重要性,王昌燧讲述了一对青花云龙象耳瓶的鉴定故事。这对瓶子的真伪判断曾是鉴定界沸腾一时的话题。在真伪的争论中,国内一家科研机构采用同步辐射X荧光和X荧光等技术,分析认定它们是元青花。但王昌燧的团队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及江西景德镇陶瓷考古所在随后的合作研究中,通过对168片元代和明、清各时期的出土官窑青花瓷标准样品的系统分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据库,基本弄清楚了不同时期官窑青花瓷钴料的化学组成规律。“有了这一可靠的参照系,不难判定上述两件象耳瓶不是元代青花瓷器。”


 

  在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王昌燧等专家希望尽快建立一个国家级的文物科技评估中心。在王昌燧的构想中,这个机构虽然是市场运作,但不以营利为目的,同时采取以研究促进评估的方式。“比如可以从技术相对成熟的古瓷器评估开始做起,发展到青铜器,然后再到其他种类的文物,有计划地开展工作,研究一种,成熟一种,鉴定一种,逐渐走上良性循环,使其正规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当代书画名家网_国画家_油画家_书法家_艺术家 www.ddshmj.cn 通信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东高新区丹桂大街尚东国际 邮编:643000
电话:+86-0813-2302625 13881415741 邮箱:self999@qq.com QQ:550774257
23:56:41 蜀ICP备2024070039号 技术支持:聚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