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沈周《庐山高》 - 评论 - 当代书画名家网_国画家_油画家_书法家_艺术家
您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 -> 评论 -> 详细内容

明代沈周《庐山高》

时间:2025-7-20  频道:评论  关键词:不详  来源: 

现藏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的一件名为《芦汀采菱》的画作中,沈周为我们保留下了当年采菱的景象。远山映衬的开阔湖面上,漂浮着成片的菱盘。画家以简练的笔触,点出策舟的采菱人——他们或划桨,或采菱。江南水乡最为常见的一道秋景,就这样凝固在了纸面。不过,画中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美好背后,却饱含了采菱人的苦辛。正如杜琼(字用嘉,号东原)在此画上的题诗中所说,采菱人“纤纤十指寒如冰,不怕手寒并刺损。”

  成化七年的阳月望日(1471年11月26日),沈周的弟弟沈召(字继南)将这件《芦汀采菱》图带给杜琼观赏,并请他题诗。然而,才华横溢的杜琼却似乎有点“猝不及防”,“一时不能即就”。最终,他将自己关于湖州采菱娘的一首旧诗题于画上,还颇为自得地说:“图景与诗意颇合,亦云可也。”

  作为沈周重要的老师之一,杜琼在题跋中亲切地称呼爱徒为“石田生”。尽管此时的沈周已经四十五岁,但显然在老师眼中,他还是年轻的后生。

  一个多月后的腊月初五(1472年1月14日),杜琼迎来七十六岁的生日。沈周为此专门写了一首七言祝寿诗。诗中,他以“长庚坠地不为石,化作文星老诗伯。诗声吹春妙南国,千斛明珠百双璧。” 之句称颂杜琼的高寿、文才与声望,并将他比作“文星”,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从沈周诗中“琅玕丛中绿亭窄,梅花压檐四边白。”之语来看,当天的祝寿活动应该就在杜琼家中进行。“绿亭”,指的是杜家私园中的“延绿亭”。建于景泰元年(1450年)的这座茅草亭,是杜琼心爱的景观,他因此自号为“延绿亭主人”。师生众人在杜家把酒言欢,同庆主人的寿诞。杜琼兴尽之余亦饮酒颇酣,显露醉意,沈周便以“醉乡春风开寿域,方入瞳眼睛光滴。”之语维护和赞美老师。

  为老师的寿诞献礼,是已过不惑之年的沈周颇费心思的一桩要务。这不仅关系到基本的师生礼仪,也饱含了他对师长的体贴、深情与敬意。

  就在杜琼七十六岁寿诞前的八月初一(1471年8月16日),苏州还是“桂花压麝香满城”。这一天,沈周向陈宽(字孟贤,号醒庵)——他人生中另一位重要的老师——同样敬献了一首七言祝寿诗。陈宽与杜琼,不仅同为沈周的恩师,亦是同龄人,并且还有着同窗之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当代书画名家网_国画家_油画家_书法家_艺术家 www.ddshmj.cn 通信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东高新区丹桂大街尚东国际 邮编:643000
电话:+86-0813-2302625 13881415741 邮箱:self999@qq.com QQ:550774257
10:02:01 蜀ICP备2024070039号 技术支持:聚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