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析之林潇湘·绛珠仙草 - 文学 - 当代书画名家网_国画家_油画家_书法家_艺术家
您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 -> 文学 -> 详细内容

红楼梦析之林潇湘·绛珠仙草

时间:2015-12-2  频道:文学  关键词:散文  来源:网络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香梦幽幽的潇湘馆主林黛玉,一个眉若颦颦,眼含泪光,娇喘细细,不食人间烟火的潇湘妃子。那个“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含情脉脉的痴颦儿。气质高雅,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品貌端庄、清丽可人,如清水芙蓉!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一颦一笑,皆露风情万种,袅娜风流婉转,纤纤玉指轻轻弹奏,琴瑟声声泣泪,试问?古来知音能几人?一竿翠竹万里长,芭蕉数点玉凝香。是谁在落雨的黄昏,唱断秋思?是谁在寒秋的枝头,对月长吁,是谁在冬雪纷纷的夜晚,独对梅魂,一缕忧伤的爱情的血脉,流过,远离我的梦境!分离我的忧伤!琴韵凄美,咫尺之间,相隔天涯!
  一滴泪无声的滴落,竹影风动处,有暗香袭来。暖屋奇香,梅领四绝,菊为先。一室药香,岂是凡人可以比拟?题帕三绝今犹在,只是红颜老。一方素帕,万倦情思,一缕香魂,千肠百结。红尘剪剪,风送婵娟,夜夜惊梦,梦不醒,花开花谢,数不尽三春景致。空叹月圆月缺!佳人凝眸处,偏是离人恨多。
  花之隐士菊为尊,潇湘妃子压群芳。不寐诗风,独占鳌头。犹记重建海棠诗社时,柳絮纷飞,花魂点点无语迟,一枝带露又含泪的海棠花,月下轻轻摇摆,风姿初露清丽的面容,百花之中,娇态软系,林潇湘独将白海棠的风韵吟诵千古,“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清丽高洁,风骨犹存,就像颦儿清绝人间的诗人气质。风流别致的诗句,只能处自黛玉的手笔,想人所未想,思人所未思,这是何等妙漫的文字?犹记得“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把个菊花问得无言以对。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以冷冷的略带怜悯的追问,自喻为菊,将黛玉情
  感的宣泄表达的淋漓尽致。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诗句清奇别致,清冷孤傲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之风唯黛玉一人。
  纵古至今,有谁将落花与葬丘相系在一起,唯林黛玉一人独树。可笑其呆,笑其痴,潇湘馆主一人独领风流!花中之芙蓉也。天然一副美姿态,然沉鱼落雁之容所不及,闭月羞花之貌更有胜之。葬花词中泣泣如诉,声声泪下,只听人呜咽,花魂默默,鸟梦痴痴,依稀听其在桃花池边言道: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泣泪之处,更有甚之,‘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风刀霜剑何其凄冷,明媚鲜艳又能几时?洁自来洁自去,一身傲骨,不让淖渠沟。从此后,一缕香魂葬于香丘,天地间仍有一颗清丽的绛珠仙草,飘落于三生石畔,袅娜风流,纤态玉体,不让蜂缠蝶恋。末云:‘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红颜一别成为千古遗憾,万艳同哭,可怜痴颦儿泪尽而逝,黛玉葬花成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最著名的一个经典,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也就被曹雪芹渲染到了极致!
  
  林妹潇湘子,黛娥含露目,
  玉洁来复去,花魂埋香谷。
  情断离恨天,魄飞九霄外。
  苦系只影单,美兼咏絮才。
  一心空牵挂,多愁枉嗟呀。
  恨花逐水流,情花谢而下。
  无须天下问,几人识黛哉。
黛玉葬花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掉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首贯穿全文的葬花词,却是林黛玉短暂一生的写照!每每看到这词这诗,每每听到这曲这歌,无不潸然泪下,曲做的好,词做的更好!凄凉的葬花人,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正是黛玉对残酷的封建社会的强烈不满,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强烈控诉?黛玉虽然也是富贵之家的千金小姐,却是寄人篱下的孤苦女子,锦衣玉食的生活,并不能给她精神上的慰藉,虽然大观园里众姐妹如云,时常在一起吟诗作画,但没有一个是知已,只有一个紫娟与她情同姐妹,能够知她心事,可是却无法挣脱现实的残酷!宝玉虽与她志同道合,可是毕竟还是被封建思想所扼杀!黛玉对未来毫无把握和信心,时时感到迷茫,这就造成了她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多愁多泪的个性。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可偏偏又生长在大观园这样一个沟渠之中,黛玉所追求的,偏偏又是当时社会环境所不能容许的。这就注定了黛玉一生的悲剧的命运。
  看到满地的桃花,凋谢在风中雨中,忍不住伤感,古人说“春女悲,秋士悲,黛玉在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拟写了这首葬花词。其实就是在借花喻己,来倾诉自己满怀的愁绪和悲愤。“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凄冷孤苦无依,心情落寞又几多萧索!百感交集,“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鸟之魂都为之动情,唱起一曲悲凉的挽歌。颦儿秉具绝代资容,不想这一哭,花儿也不忍闻,竟惹得鸟儿也不忍细听,悄悄离去了。“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宁为玉碎,也不肯沾染一点世俗的灰尘,风刀、霜剑!这是对封建社会做出最后抗议。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想那黛玉原本娇花软玉一般,神仙般的女子,却最终落得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结局,想到此处,看到此处,我的心不免一阵心酸,洒下一掬同情之泪。一朵妖嫩的花朵,悄悄的开放,又在狂风骤雨中被残忍地折磨至枯败而亡!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花儿谢了,有侬替你埋葬,不教你掉入污沟,他年葬侬之人不知又为何人,凄凄如诉,泪水流尽,继之以血,这是多么深沉的哀痛!又如万箭攒心,岂是一字半句所能表达。
  悲悲切切一曲葬花词,她曾淋湿多少个不眠的夜晚,青灯照壁,冷雨敲窗,联想到黛玉所做《秋窗风雨夕》,更尤甚《桃花行》,无不隐匿其命运的悲凉。这五十二句的葬花辞,是《红楼梦》诗词之中最绝妙、最感人心肺的篇章之一。它如泣如诉,泪和血凝,字字句句都同黛玉这个苦命的少女的命运和个性融合在一起,又如“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前者与后者多么生动而鲜明的对比呀,人家快乐时,你却正时悲伤之时,如此可见黛玉的命运可想而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颦儿,颦儿,青女素娥,花已落,人已亡!一生痴迷为那般!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当代书画名家网_国画家_油画家_书法家_艺术家 www.ddshmj.cn 通信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东高新区丹桂大街尚东国际 邮编:643000
电话:+86-0813-2302625 13881415741 邮箱:self999@qq.com QQ:550774257
02:25:25 蜀ICP备2024070039号 技术支持:聚人网络